普通材质运用得当也能给人想象的空间。(资料图片) 在装修设计中,对材质的选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尤其在家装中,材质的选择与搭配往往必须承载起业主对生活和家庭的理解。因此,一个优秀的设计师,需要在用材上有着自己特有的看法,这是构成设计个人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一个作家会有自己特有的用词风格一样。 日前,记者就设计中的用材选材原则以及新材料与新创意的关系等问题采访了业内相关人士。 郑成标建筑装饰设计事务所设计总监郑成标: 用材重在恰当 应该说,很多设计师都不缺乏创意天分,真正缺乏的是对各种材料的理解和应用。 其实,中国的建筑师自古就有用材得当的传统,尤其在木材和石材的应用上更是轻车驾熟。比如以故宫、颐和园为代表的木建筑,不仅外形美观,更兼经久耐用;苏州园林更是用材高手的杰作。对石材的应用方面,赵州桥更是一个杰出代表。 用材不在多,也不在新,重在恰当,尤其在公共建筑方面,用普通的材料设计出经典的作品,才见真功夫。著名建筑大师贝律铭设计位于北京西单路口的中国银行时,内外墙装饰仅用了一种材料:意大利罗马洞石,其色调以米黄居多,使人感到温和,质感丰富,条纹清晰,促使装饰的建筑物常有强烈的文化和历史韵味,曾被世界上多处建筑使用。 值得强调的是,首先保证功能性也是用材的一个重要准则。由于装修材料的消费周期长,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很多消费者都不是太了解,这就更需要设计师在选材用材时格外的注意质量问题。 崔华峰空间设计顾问工作室知名室内设计师崔华峰: 材料应走经典朴实路 在我的设计里,材料分为两大类:基础材料和表现材料。基础材料是塑造空间的基础,是一个空间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表现材料就很丰富了,可谓百花齐放。 对于基础材料,我有一种偏爱,所以同行给了一个绰号:本质设计师。一直以来,在用材上我都坚持自己的本质观点:让材料自己去说话。但是这并不是说用材料来表达空间。很多时候,材料和空间是一对矛盾,空间需要空出来,而材料需要占用空间;材料是一种空间划分手段,在保证空间的前提下,材料应该是越少越好。 值得强调的是,基础材料(比如水泥、乳胶漆、质感板材等)不应是一种流行时尚的东西,而应该走经典朴实路线,平实、朴素的材料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相对而言,设计就很容易过时,不停的追逐新潮是一件很累的事情。所以,设计师应该学会“偷懒”。 三星装饰设计公司设计总监周红宁: 用材巧妙是设计成熟标志 一个成熟的设计师应该用材巧妙,这主要体现在一是用低档的材料作出高品味的设计;二是用普通的材料作出新的创意。 具体来说,就是设计师需要懂得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各种性能以及相关的二次、三次加工,由此自己创造出新型材料。比如瓷砖的“拉毛”,就是在利用大理石二次加工的方法,将瓷砖刻上有序的线条,从而使之有节奏感,还能起到防滑的作用。理论上讲,就是需要一种交叉逆向思维,使材料的性能发挥到极致,从而真正体现设计的无可取代。 新创意不一定需要新材料。有这样一位业主,他特别喜欢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希望能够在墙面上表现出来;设计师利用油漆、石块等普通材料表现出来,这不就是一个新创意么? 而新材料也不一定就能体现新的创意,多数材料都是为了解决某种新的功能需要而产生了,所以设计师一味追逐新材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广州森昊装饰设计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洪海汛: 新材料与新设计可相互促进 “应物象形,随类赋彩”,这是齐梁时代颇有才气的画家和理论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品画六法中的两个标准。在艺术界又有这样一个通用的解释:“应物象形,随类赋彩”是模仿自然,它要求艺术家睁眼看世界:形象、颜色,并把它表现出来。 具体到设计师选材方面,材料本无好坏,在设计中主要是起表达意念的作用;当然设计师首先必须对各种材料的特性把握清楚,比如钢材,其特点是冷硬,化学分子不活跃,结构性强,给人予工业感、现代感等等。 新材料与新设计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比如有许多创意,包括广州体育馆的设计创意,没有一些新的材料是无法实现的。新材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设计师的想象力。总体说来,只有过时的设计观念,没有过时的材料。 星艺南国花园设计中心总设计师韦芳健: 老材料活用也有新鲜感 其实,材料对于设计师,诚如音符对于作曲家。七个音符通过不同的组合能够演奏出无穷的美妙歌曲。材料的不同搭配也能够体现出不同的空间氛围。比如一束稻草,插在瓶中有一种时间历史感;放在脚底的玻璃下面,又有一种回到田园生活的感觉。还有一些前卫的做法,比如将浴缸放到客厅里等等。 另外,活用老材料也可以给人以新鲜感,比如竹子、粘土、草绳最质朴天然的原料可以幻化成家里的一桌一凳、一盆一碗;有些书房,用根雕做书桌。正如杜桑·马塞勒所言:将普通的东西改换其通常的设定和位置,它就是我们所不熟悉的新东西了,也就是“旧曲新弹气韵更圆。” 台湾设计师程绍正韬: 材料必须反转构成肌理 唯有在装饰材料的传统表现上,反向深入建筑肌理层面———投射,也就是说材料必须被像高明的艺术家一样以有眼力、也有品味及胆识可以被某种情况下,被反转构成肌理(质地材料、色彩温度共同形成形态构成文法),这之中那些被融合的席位的视觉、触觉、温度、色彩……及曼妙的光线也影响了环境中构成视觉品味的根基,面对这样的妙况,优秀的设计者一定是可以会心微笑,而难以言传。 众所周知,材料一方面构筑了建物的骨干及其装饰系统,一方面也在视觉向度上形成关于设计文法上的构成,然而又会有多少人理解这材料力学与美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自然的、柔软的及流动的境界? 于是,这种由环境至行为设计至材料基础至材料的构成肌理化之后,也才能开始约略瞥见建筑被软化、被人化、被自然化、被环境同化。最重要的事,这栋建筑物是不是因为在巧妙的“建筑肌理化”及“肌理建筑化”的多项流动之间,我们悄悄的软化了建筑,也自然了整个空间与人的行为模式,并逐步迈向我们在这一土地上希望打造的和平共生环境呢?摘自《Interior》 广州华地组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高级室内建筑师曾秋荣: 要突出材质的本性 应用新材料是一个设计师的责任。因为一般来说,新材料在性能上、环保上会超过相应的可替代品;其次,装饰是一个时尚的产业,新材料相对跟随时代步伐。 当然,就表现空间而言,材料本身是有生命力的;比如木材的亲切、石材的坚硬、钢材的现代等,巧妙的突出各种材质的本性是用材时需要注意的。有时,在我的作品里会刻意保留工人施工的痕迹,凸现空间的真实感,就像做人一样,不可能十全十美。另外,设计中不应刻意追求材料的豪华和变化,而应着重几种特定材质的相互穿插运用,以形成空间的有机和丰富。单纯材质的延续使用可使空间更具整体性。材料的天然特性是设计的基本形式语言,其选择应在体现实用功能的同时,保持材质的天然质感和肌理效果,以简洁的界面、单纯的材质成就纯粹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存在着一种现象,认为做古典风格就得用古老的材料,现代风格采用新材料等,其实古老的材料也可以应用来表现现代风格的空间;最主要的是要保留空间的精神而非材料本身。
|